小麥的高效種植與除草劑的有效應用密不可分。二硝基苯胺作為微管組裝干擾劑,具有高效、低毒和除草譜的特點,應用潛力較大。然而,二硝基苯胺的土壤殘留會影響小麥萌發生長,鮮有小麥品種耐受該藥劑,這大大限制了其在小麥生產中的應用。CRISPR的腺嘌呤堿基編輯器(ABE)是作物育種的有力工具。然而,在小麥等多倍體作物中,常需要同時突變多個等位基因來實現快速育種。現有ABE編輯效率較低,應用受到限制。
近日,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馬長樂團隊在《作物學報(英文版)》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研究團隊利用新創建的小麥高效腺嘌呤編輯器WhieABE8e,對小麥α類tubulin基因進行多位點精準突變,實現了小麥抗二硝基苯胺種質的快速創制,為小麥抗除草劑品種改良提供了參考。
腺嘌呤脫氨酶(TadA)是ABE的重要功能組分。2020年,David Liu團隊開發了新型脫氨酶TadA8e,用于ABE后比之前版本的TadA7.10編輯效率顯著提高。TadA8e近期已在植物中獲得應用,并在水稻中被證明優于TadA7.10。在同期研究中,該文作者采用TadA8e,結合編輯器結構優化和小麥密碼子優化,構建出小麥高效腺嘌呤編輯器WhieABE8e。通過檢測其對小麥原生質體中GFP-mCherry報告系統和內源靶基因以及植株中tubulin的編輯情況,證明小麥中TadA8e介導的腺嘌呤編輯效率優于TadA7.10。
Tubulin是二硝基苯胺類除草劑的作用靶點。已有研究發現,牛筋草和水稻中α類tubulin的Met-268-Thr突變可以提高植物對該藥劑的耐受性。該文作者鑒定到小麥的α類tubulin基因,并使用WhieABE對抗性相關保守位點精確編輯,在多個tubulin位點同時實現Met to Thr的突變,獲得了有效耐受二硝基苯胺類除草劑的小麥種質材料,為小麥抗除草劑品種改良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