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撾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 "罐子平原"進行的最新研究證實,這些石罐很可能早在公元前1240年至660年就被放置在現在所處的位置上。墨爾本大學的Louise Shewan博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Dougald O'Reilly副教授和老撾遺產部的Thonglith Luangkoth博士領導的團隊從120多處記錄在案的巨石遺址中的兩處石罐下面獲得了沉積物樣本。
老撾北部的巨石罐遺址包括1至3米高的雕刻石罐,重達20噸,點綴在整個景觀中,單獨出現或成群出現,多達數百個。
Shewan博士和她的團隊在2020年3月完成了最近一次的發掘工作,重訪了1號遺址(Ban Hai Hin),并在全球大流行病國際邊境關閉前回到澳大利亞。
1號遺址揭示了更多放置在罐子周圍的墓葬,并證實了先前的觀察結果,即分布在遺址中的異國巨石是埋在下面的陶瓷葬罐的標記。
研究結論2021年3月10日發表在《PLOS One》上,Shewan博士和合作者提出了遺址中新的放射性碳結果,還介紹了確定最大的巨石遺址之一可能的采石場來源的地質年代學數據。
雖然地質學家使用碎鋯石U-Pb測年已經有幾十年了,但這種方法最近被用來確定包括巨石陣在內的考古學背景中陶瓷和石頭來源的來源。
Richard Armstrong副教授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進行了研究,他將1號遺址的罐子樣品中測得的U-Pb鋯石年齡與潛在的來源材料進行了比較,包括位于約8公里外的一個砂巖樣本和一個假定采石場的不完整罐子。鋯石測年分布顯示出非常相似的來源,表明該樣本所在的石資源很可能是該遺址用于制作罐子的材料的來源。
"然而,這些罐子是如何從采石場轉移到遺址的,仍然是一個謎。"奧萊利副教授說。
研究人員的下一個挑戰是如何從其他遺址和這一巨石文化的整個地理范圍內獲得更多的樣本,以更多地了解這些神秘的遺址和它們被創造的時期。
Shewan博士說,鑒于該地區廣泛的未爆彈藥(UXO)污染,這并不是一項特別容易的任務,在該地區,只有不到10%的已知罐子遺址被清理出來。
"我們期望這個復雜的過程最終能幫助我們分享更多關于東南亞最神秘的考古文化之一的見解。"